弘扬华夏文化,提供最经典的文言文在线阅读!
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: 古文阅读网 > 古典诗词 > 古诗三百首 > 文章内容

山园小梅二首——北宋·林逋

作者: 林逋 来源: 未知 时间: 2014-10-19 阅读:

山园小梅二首——北宋·林逋

其一

众芳摇落独暄妍,占尽风情向小园。

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。

霜禽欲下先偷眼,粉蝶如知合断魂。

幸有微吟可相狎,不须檀板共金樽。

其二

剪绡零碎点酥乾,向背稀稠画亦难。

日薄从甘春至晚,霜深应怯夜来寒。

澄鲜祇共邻僧惜,冷落犹嫌俗客看。

忆着江南旧行路,酒旗斜拂堕吟鞍。

【注解】

其一

(1)众芳:百花。摇落:被风吹落。暄妍:明媚美丽。

(2)疏影横斜:梅花疏疏落落,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。

(3)暗香浮动: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。

(4)霜禽:一指“白鹤”;二指“冬天的禽鸟”,与下句中夏天的“粉蝶”相对。

(5)合:应该。

(6)微吟:低声地吟唱。

(7)狎(音“峡”):亲近,狎玩。

(8)檀板:演唱时用的檀木柏板。金樽:豪华的酒杯。

其二

剪:剪成零碎

绡: 1、 生丝。2、 生丝织物,如:绡巾(丝巾,薄纱巾);绡衣(用绫绡制成的衣裳)

点酥:点抹凝酥。

点:点抹

酥: 酪,用牛羊奶制成的食物:酥酪。酥油。

日薄: 日色暗淡。

从甘:从来情愿。春至晚,春作早,朝讲。与下句霜气渐深,应该胆怯文法合,自然现象,拟人出之。

澄鲜: 清新。 南朝 宋 谢灵运 《登江中孤屿》诗:“云日相辉映,空水共澄鲜。”

忆着:神思。心向往之。

【译文】

百花凋零,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,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。稀疏的影儿,横斜在清浅的水中,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。寒雀想飞落下来时,先偷看梅花一眼;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,定会消魂失魄。幸喜我能低声吟诵,和梅花亲近,用不着俗人敲着檀板唱歌,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。

【赏析】

林逋种梅养鹤成癖,终身不娶,世称“梅妻鹤子”,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带情,笔下的梅更是引人入胜。

首联以梅不畏严寒、笑立风中起句,“众”与“独”字对出,言天地间只有此花,这是何等的峻洁清高。然而梅品虽高,却不骄傲,只在一方小园而且是山间小园实际是空中楼阁中孤芳自赏,这又是一种何等“丰富的宁静”与充实的美丽。

颔联是最为世人称道的,它为人们送上了一幅优美的山园小梅图。上句轻笔勾勒出梅之骨,“疏影”状其轻盈,“翩若惊鸿”;“横斜”传其妩媚,迎风而歌;“水清浅”显其澄澈,灵动温润。下句浓墨描摹出梅之韵,“暗香”写其无形而香,随风而至,如同捉迷藏一样富有情趣;“浮动”言其款款而来,飘然而逝,颇有仙风道骨;“月黄昏”采其美妙背景,从时间上把人们带到一个“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”的动人时刻,从空间上把人们引进一个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似的迷人意境。首联极目聘怀,颔联凝眉结思。林逋这两句也并非是臆想出来的,他除了有生活实感外,还借鉴了前人的诗句。五代南唐江为有残句:“竹影横斜水清浅,桂香浮动月黄昏。”这两句既写竹,又写桂。不但未写出竹影的特点,且未道出桂花的清香。因无题,又没有完整的诗篇,未能构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主题、意境,感触不到主人公的激情,故缺乏感人力量。而林逋只改了两字,将“竹”改成“疏”,将“桂”改成“暗”,这“点睛”之笔,使梅花形神活现。上二联皆实写,下二联虚写。

颈联“以物观物”,“霜禽”指白鹤,“偷眼”写其迫不及待之情,因为梅之色、梅之香这种充满了诱惑的美;“粉蝶”与“霜禽”构成对比,虽都是会飞的生物,但一大一小,一禽一虫,一合时宜一不合时,画面富于变化,“断魂”略显夸张,用语极重,将梅之色、香、味推崇到“极致的美”。

尾联“微吟”实讲“口中梅”也,“微”言其淡泊雅致,如此咀嚼,虽不果腹,然可暖心、洁品、动情、铸魂,表达出诗人愿与梅化而为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,至此诗人对梅的观赏进入了冯友兰所说的“天地境界”,人们看到的则是和“霜禽”“粉蝶”一样迫不及待和如痴如醉的诗人--一个梅化的诗人。苏轼曾在《书林逋诗后》说:“先生可是绝伦人,神清骨冷无尘俗。”《四库全书总目》说:“其诗澄澹高逸,如其为人。”可知其言不谬,该诗之神韵正是诗人幽独清高、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。

从意象构造的角度言,单言山园小梅,实非易事,但诗人借物来衬,借景来托,使其成为一幅画面中的中心意象,此一绝也。

诗人具体写梅画梅时,虚实结合,对比呈现,使得全诗节奏起伏跌宕,色彩时浓时淡,环境动静相宜,观景如梦如幻,充分体现了“山园”的绝妙之处,这一点也是为许多赏家所忽视的,正是通过这一点,作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“弗趋荣利”、“趣向博远”精神品格。此二绝也。

作者以梅自况,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一贯追求,然而也颇具特色。单就“疏影”一联而言,欧阳修说:“前世咏梅者多矣,未有此句也。”陈与义说:“自读西湖处士诗,年年临水看幽姿。晴窗画出横斜影,绝胜前村夜雪时。”(《和张矩臣水墨梅》)他认为林逋的咏梅诗已压倒了唐齐已《早梅》诗中的名句“前村深雪里,昨夜一枝开”。王士朋对其评价更高,誉之为千古绝唱:“暗香和月人佳句,压尽千古无诗才。”辛弃疾在《念奴娇》中奉劝骚人墨客不要草草赋梅:“未须草草赋梅花,多少骚人词客。总被西湖林处士,不肯分留风月。”因为这联特别出名,所以“疏影”、“暗香”二词,就成了后人填写梅词的调名,如姜夔有两首咏梅词即题为《暗香》、《疏影》,此后即成为咏梅的专有名词,可见林逋的咏梅诗对后世文人影响之大。这只说到了其一,更为重要的是梅在林逋的笔下,不再是浑身冷香了,而是充满了一种“丰满的美丽”,很有精神,很有力度,也很温度,很有未来。正因为如此,该诗才有着强烈的现实感,让人感到很真实,回到它的起始状态,作为“梅妻鹤子”的林逋,写出此种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诗句来,着实让人们展开了一回心灵的、审美的旅游。此三绝也。

作者写出此种妙句,亦非唾手可得。宋初另有相当多的诗人,偏重以苦吟的写作方法在狭小的格局中描绘清新小巧的自然景象,表达或是失意怅惘、或是闲适旷达的士大夫情趣,这主要是继承了唐代贾岛、姚合一派的风格,林逋就是这些诗人之一。另外,《山园小梅》格局未免太小,后面自命清高的标榜,也实在有唯恐不为人知的味道。

【名家点评】

宋·欧阳修:林逋“《梅花》诗云‘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’,评诗者谓:‘前世咏梅者多矣,未有此句也。’”(《归田录》)
宋·司马光:“人称其梅花诗云‘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’,曲尽梅之体态。”(《温公续诗话》)
宋·陈辅:“林和靖梅花诗云‘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’,近似野蔷薇也。”(《陈辅之诗话》)
宋·蔡启:“林和靖梅花诗:‘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。’诚为警绝;然其下联乃云:‘霜禽欲下先偷眼,粉蝶如知合断魂。’则与上联气格全不相类,若出两人。乃知诗全篇佳者诚难得。”(《蔡宽夫诗话》)
宋·王直方:“欧阳文忠公最爱林和靖云:‘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。’山谷以为不若‘雪后园林才半树,水边篱落忽横枝。’余以为其所爱者便是优劣耶。”(《王直方诗话》)
宋·许顗:“林和靖梅诗云:‘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。’大为欧阳文忠公称赏。大凡《和靖集》中,梅诗最好,梅花诗中此两句尤奇丽。”(《彦周诗话》)
宋·周紫芝:“林和靖赋梅花诗,有‘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’之语,脍炙天下殆二百年。”(《竹坡诗话》)
宋·黄彻:“西湖‘横斜’、‘浮动’之句,屡为前辈击节,尝恨未见其全篇。及得其集,观之……其卓绝不可及专在十四字耳。”(《巩溪诗话》)
宋·吴沆:“咏物诗,本非初学可及,而莫难于梅、竹、雪。咏梅,无如林和靖‘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’。”(《环溪诗话》)
宋·蔡正孙:“王晋卿云:‘和靖“疏影”、“暗香”之句,杏与桃李皆可用也。’东坡云:‘可则可,但恐杏桃李不敢承当耳。’又云:‘诗人有写物之工,“桑之未落、其叶沃若”,他木不可以当此。林逋此诗,决非桃李诗也。’”(《诗林广记》后集卷九,按:亦见于《王直方诗话》、《古今诗话》)
元·韦居安:“梅格高韵胜,诗人见之吟咏多矣。自和靖‘香’‘影’一联为古今绝唱,诗家多推崇之。”(《梅涧诗话》卷下)
元·方回:“‘疏影’、‘暗香’之联,初以欧阳文忠极赏之,天下无异辞。王晋卿尝谓此两句杏与桃、李皆可用也,苏东坡云:‘可则可,但恐杏、桃、李不敢承当耳。’予谓彼杏、桃、李者,影能疏乎?繁秾之花,又与‘月黄昏’、‘水清浅’有何交涉?且‘横斜’、‘浮动’四字,牢不可移。”(《瀛奎律髓汇评》卷二十)
明·王世贞:“宋诗如林和靖《梅花》诗,一时传诵。‘暗香’‘疏影’,景态虽佳,已落异境,是许浑至语,非开元、大历人语。至‘霜禽’‘粉蝶’,直五尺童耳。”(《艺苑卮言》卷四)
明·李东阳:“惟林君复‘暗香’、‘疏影’之句为绝唱,亦未见过之者,恨不使唐人专咏之耳。”(《麓堂诗话》)
明·李日华:“江为诗:‘竹影横斜水清浅,桂香浮动月黄昏’。林君复改二字为‘疏影’‘暗香’以咏梅,遂成千古绝调。”(《紫桃轩杂缀》卷四)
清·冯舒:“‘暄妍’二字不稳,次联真精妙。”(《瀛奎律髓汇评》卷二十)
清·冯班:“首句非梅,次联绝妙。”(同上)
清·纪昀:“冯云首句非梅,不知次句‘占尽风情’四字亦不似梅。三、四及前一联皆名句,然全篇俱不称,前人已言之。五、六浅近,结亦滑调。”(同上)
清·吴乔:“和靖‘疏影横斜水清浅’一联善矣,而起句‘众芳摇落独鲜妍,占尽风情向小园”,太杀凡近,后四句亦无高致。”(《围炉诗话》卷之五)
近·陈衍:“山谷谓‘疏影’二句,不如‘雪后’一联,亦不尽然。‘雪后’联写未开之梅,从‘前村风雪里,昨夜一枝开’来;‘疏影’联稍盛开矣。其胜于‘竹影’‘桂香’句,自不待言。”(《宋诗精华录》卷一)
[日]吉川幸次郎:“‘疏影’、‘暗香’一联,北宋文坛巨子欧阳修曾经大加激赏,但全首的格局趣味,仍然偏于纤细而过于柔软。或者可以看作西昆体感情的另一表现。”(《宋诗概说》第69页)
[日]前野道彬、石川忠久:“此诗独特之处是,意在咏梅而全诗无一梅字,却无处不见梅。其精彩处在颔联……。首联与颈联诗味也很浓,尤其韵调优美,表现出作者不染尘俗、孤高幽逸、终生隐居的思想情趣。”(《中国古诗名篇鉴赏辞典》第392页,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)

上一篇:三衢道中——宋·曾畿 下一篇:十一月四日同雨大作——南宋·陆游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