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扬华夏文化,提供最经典的文言文在线阅读!
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: 古文阅读网 > 百家杂谈 > 时事评说 > 文章内容

谕巴蜀檄——西汉·司马相如

作者: 司马相如 来源: 未知 时间: 2013-11-26 阅读:
  谕巴蜀檄——西汉·司马相如

  告巴蜀太守:蛮夷自擅,不讨之日久矣,时侵犯边境,劳士大夫。陛下即位,存抚天下,辑安中国[2],然后兴师出兵,北征匈奴[3]。单于怖骇[4],交臂受事[5],屈膝请和。康居西域[6],重译请朝[7],稽首来享[8]。移师东指,闽越相诛;右吊番禺[9],太子入朝[10]。南夷之君,西僰(bó)之长[11],常效贡职[12],不敢怠堕,延颈举踵,喁喁然皆争归义[13],欲为臣妾;道里辽远,山川阻深,不能自致[14]。夫不顺者已诛,而为善者未赏,故遣中郎将往宾之[15],发巴蜀士民各五百人[16],以奉币帛[17],卫使者不然[18],靡有兵革之事,战斗之患。今闻其乃发军兴制[19],警惧子弟,忧患长老,郡又擅为转粟运输,皆非陛下之意也。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[20],亦非人臣之节也。

  夫边郡之士,闻烽举燧燔[21],皆摄弓而驰,荷兵而走,流汗相属,唯恐居后;触白刃,冒流矢,义不反顾,计不旋踵[22],人怀怒心,如报私仇。彼岂乐死恶生,非编列之民[23],而与巴蜀异主哉?计深虑远,急国家之难,而乐尽人臣之道也。故有剖符之封[24],析珪之爵[25],位为通侯[26],居列东第[27],终则遗显号于后世,传土地于子孙。行事甚忠敬,居位安佚,名声施于无穷,功烈著而不灭。是以贤人君子,肝脑涂中原,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。今奉币役至南夷,即自贼杀,或亡逃抵诛[28],身死无名,谥为至愚,耻及父母,为天下笑。人之度量相越[29],岂不远哉!然此非独行者之罪也[30],父兄之教不先,子弟之率不谨也,寡廉鲜耻;而俗不长厚也。其被刑戮,不亦宜乎!

  陛下患使者有司之若彼,悼不肖愚民之如此,故遣信使晓谕百姓以发卒之事,因数之以不忠死亡之罪,让三老孝悌以不教之过[31]。方今田时[32],重烦百姓[33],已亲见近县,恐远所溪谷山泽之民不遍闻,檄到,亟下县道[34],使咸知陛下之意,唯毋忽也。

  【译文】

  [1]此文载《史记》卷一一七,《汉书》卷五七下,《文选》卷四四,《艺文类聚》卷五八。喻,《汉书》作“谕”。

  [2]辑安:和安,使……和安。

  [3]北征匈奴:据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:公元前125年(武帝元朔四年)春,以卫青为将军,将六将军十余万人,出朔方六七百里,围左贤王。右贤王大惊,脱身逃走。次年春,卫青再出定襄数百里。其夏,复与合骑侯公孙敖出陇西,过居延,攻祁连山。同时使博望侯张骞及李广出右北平击左贤王。此后又多次出击,匈奴远遁,“遣使于汉,好辞请和亲”。

  [4]单于:匈奴的君王。

  [5]交臂:古人表示听命服从的手势。略如后人拱手。《战国策·魏策》:“魏不能支,交臂而听楚。”又《韩策》,“今大王西南交臂而臣事秦,何异于牛后乎?”受事:臣服。

  [6]康居:古西域国名。

  [7]重译:经中介语辗转翻译。

  [8]稽首:最恭敬隆重的跪拜礼,叩头至地,为九拜之首。来享:来献,来进贡。《诗经·商颂·殷武》:“莫不敢来享。”郑笺:“享,献也。”《汉书》颜师古注:“来入朝觐,豫享祀也。一曰:享,献也,献其国珍也。”

  [9]右:往右,向右。汉军东伐闽越,后至南越番禺(pān yǘ),故言右。吊:抚谕,攻取。番禺:在今广州市。

  [10]太子入朝:《史记·南越列传》:“天子使庄助往谕意,南越王(赵)胡顿首曰:‘天子乃为臣兴兵讨闽越,死无以报德。’遣太子婴齐入宿卫。”

  [11]僰:我国古代少数民族,居今四川宜宾附近市县及滇东北一带。

  [12]效:效力。贡职:履行进贡的义务。

  [13]喁(yóng)喁然:众人向慕的样子。

  [14]自致:亲自致意。

  [15]中郎将:指唐蒙。公元前135年(建元六年),唐蒙上书言通夜郎事,许之,拜为中郎将,使往通夜郎。宾:以宾位礼侍,是委婉说平定。《汉书补注》王先谦曰:“上言为善者未赏,下言奉币,则此谓宾礼之也。”

  [16]发:征招,招募。

  [17]奉:通“捧”,搬运。币:珠玉、黄金、刀布(货币)。《管子·国畜》:“以珠玉为上币,以黄金为中币,以刀布为下币。”帛:丝织品。

  [18]不然:谓不测之事。

  [19]发军兴制:《史记》“索隐”引张揖曰:“发军,谓发三军之众;兴制,谓起军法,诛渠帅也。”又,《史记会注考证》引徐鸿钧曰:“案,军兴是汉法名。《周礼·地官旅师》‘平颁其兴积’,郑氏注云:‘县官征物曰兴,今云军兴是也。’据此,军兴不当析读。”此备一说。

  [20]当行者,正被征用的人。自贼杀:自杀,残害杀戮自己。

  [21]烽:烽烟。燧:烽火。燔:燃。《史记》“索隐”云:“烽见敌则举,燧见敌则焚;烽主昼,燧主夜。”

  [22]旋踵:转身,喻时间短。句谓计策很快见效。《新唐书》卷一〇三:孙伏伽上书曰:“陛下举晋阳,天下响应,计不旋踵,大业以成。”

  [23]编列之民:编入户籍之民。

  [24]剖符:帝王分封诸侯,分剖符节为二,双方各执其半,以为凭信。

  [25]析珪:与上互文,以玉作信物。

  [26]通侯:爵位名。原称彻侯,避武帝讳改。

  [27]东第:甲第,豪宅。

  [28]抵:至,当。

  [29]相越:相去。

  [30]行者:被征用的人。

  [31]让:责。三老孝悌:汉时乡村小吏。《汉书·文帝纪》:“文帝十二年诣曰:‘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,令各率其意以导民焉。’”

  [32]田时:农忙季节。

  [33]重:以……为重,重视,不轻易做。

  [34]道:民族杂居的县。

  【译文】

  告知巴郡、蜀郡太守:周边少数民族不顺从朝廷搞对立,却没有受到军事打击已经很长时间了,还时常侵犯边境,使官吏劳苦。当今皇上登位,体恤安慰天下百姓,团结稳定中原内地,然后发动并派出军队到北方征讨匈奴。匈奴王恐惧,拱手屈服,下跪求和。康居等西方属国,即使需要中介语言翻译才能沟通,也请求来朝廷庆贺,毕恭毕敬地跪拜进献贡礼。于是转移军队东征,致使闽越王被弟弟杀掉;又乘势向右攻下南越,南越王派太子来朝廷作人质。南方西方各少数民族的君长不断效力进贡,不敢懈怠,伸长脖子踮起脚跟,人人仰慕倾心,竞相争先归顺,都想被使唤;只因路途遥远,山川阻隔很严重,不能亲自来朝拜。不顺从的已被讨伐,然而表现好的还没奖赏,所以派中郎将唐蒙去礼节性访问西南各少数民族君长。在巴郡、蜀郡征招士兵各五百名,只是去搬运作为礼品的财物和保卫使者以防意外,并没有军事行动和投入战斗的忧患。现在听说他却启用了军事法则,使青年惊惧,老人忧虑;州县又擅自派人去转运粮食和缴纳物。这些都不是皇上的旨意。另一方面,应征的人有的逃跑,有的自杀,这表明他们缺乏作普通百姓的品德。

  边境地方的人,一听说烽火燃起,就都拿上弓箭骑马奔赴,或扛着武器跑来,汗水不断线淌流,还唯恐落后。他们顶着刀口,冒着飞箭,义无反顾,还主动献计献策,计策也神速见效,人人心怀愤怒,如报个人仇恨。难道他们喜欢死讨厌生,不是中国籍的人,与巴蜀的人不同一个皇上吗?是他们考虑得深远,因而乐意尽老百姓的义务。因此有人立了功,得到封官职、授爵位的凭证,生前当公侯,住豪宅,死后留美名扬后世,传封地给儿孙。他们做事很忠实敬业,然后才能当官享受安乐,名声永远流传,功勋显著,永不磨灭。因此贤人君子肝脑涂原野,膏血润野草也不逃避。现在干点儿搬运礼品到南方的差事,就自杀或逃跑被杀,人死了又无好名声,被称为最蠢的人,还影响到父母也受羞耻,被天下人嘲笑。人的胸怀见识相差岂不是太远了吗?然而这不只是应征人的罪过,父兄教育没有率先垂范,子弟遵循教导就不会严谨,就缺少好品德和耻辱感;而且当地社会风气也不纯朴诚实,那些人被处罚、杀头,不也是应该的吗?

  当今皇上忧虑使者唐蒙和郡县官吏像上述那样,担心不成器的愚民又是如此,所以派亲信使者把征招士兵的事明确告诉百姓,顺便用自杀逃跑是对朝廷不忠的罪名来斥责他们,用没教育好的过失来责怪乡村小吏。现在正值农忙时期,不想轻易召集人众,给农民添麻烦,已经亲自会见附近县的人,还担心远处高山深谷的人不能普遍知晓。这檄文一到,赶紧下发各县,让百姓都知道皇上的心意,希望不要疏忽。

  【赏析】

  檄是用于声讨的一种文体。这篇文章是斥责巴蜀吏民的“罪”“过”的。文章为稳定人心,先用对外征讨的声威和虽被征招而无隐患来震动和安抚人心,为皇帝本意辩解,并分析唐蒙和地方官吏的责任;再树边民为榜样,以当官享乐传名来规范和开导百姓,并在对比中寻过责怪巴蜀吏民;最后说明作意,要求及时传达。总之,维护皇帝,斥责官吏,开导百姓,扬威以慑之,示安以慰之,示范以规之,示利以导之,寻过以责之。纵横辨说,思维产密;策略周祥,全盘平衡;运用权术,有利有节,入情入理,语言晓畅,说服力强。

  《谕巴蜀檄》是一篇政府文告。缘自使臣唐蒙出使西南夜郎僰中时,曾征发巴蜀吏卒扰民,引起当地百姓大惊恐,于是武帝派司马相如前往责唐蒙,并代表朝廷谕告巴蜀百姓唐蒙所为并非皇帝之意,以安定之。文章短捷,表现出赫赫煌煌的大汉声威: 北征匈奴,单于怖骇,交臂受事,屈膝请和;康居西域,重译纳贡,稽颡来享。移师东指,闽越相诛;右吊番禺,太子入朝。南夷之君,西僰之长,常效贡职,不敢情怠,延颈举踵,喁喁然,皆向风慕义,欲为臣妾。 有力地说明现在 靡有兵革之事、战斗之患 ,虽行文不免虚夸,却有很强的感染力,说服力,文势气魄,显出赋家手笔。
上一篇:季梁谏追楚师 下一篇:祭公谏征犬戎——《国语·周语上》

相关阅读